所在位置:首頁 > 清風時評 > 正文

保持學習的饑餓感

人不吃飯就會有饑餓感,腹中空空,需要進食,身體就會產(chǎn)生相應的生理和意識反應,提示人們必須補充能量。這種饑餓感,大家都有親身體會,餓了,涼饅頭都比山珍海味好吃;不餓,山珍海味可能還不如涼饅頭。餓過肚子的人,才知道餓肚子的難受,也才知道珍惜飯菜、珍惜糧食。

在學習的問題上,也應該有一種饑餓感。這種學習的饑餓感,就是對學習始終充滿興趣和求知欲,對自身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的不滿足感。有了這樣的饑餓感,求知欲才會旺盛,學習起來才能如饑似渴,充滿動力。如果能長期保持這樣的饑餓感,學習自然可以成為“一日三餐”的好習慣,全面攝取知識營養(yǎng),對個人成長還是事業(yè)發(fā)展,都大有裨益。

當今時代,科學技術迅猛發(fā)展,知識更新周期縮短,新理念、新知識層出不窮,每個人都會“本領欠缺”,每個人都應該有點“本領恐慌”。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的本領已經(jīng)全部學到位了、學到家了,從此不再需要學習了。如果總是對新知識、新本領充滿“飽腹感”或“厭食癥”,那么學習就成了被動的難事,沒有學習的內(nèi)驅(qū)動力,也就無法靜下心來,更無論鉆研和深究了。

學習是解決“本領欠缺”和“本領恐慌”的根本途徑。為了保持學習的饑餓感,可以確立一個長遠的目標。確定的目標不一定能夠短時間內(nèi)實現(xiàn),但這種對目標的努力追求,會自然而然地讓人產(chǎn)生饑餓感。主動給自己增加學習的砝碼,激發(fā)戰(zhàn)勝困難的欲望和能力,永不自滿,永不停滯,就能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知,跟上時代發(fā)展步伐。

學習不能指望一勞永逸。教育學家陶行知有句名言:“活到老,做到老,學到老。”說出了學習的一種境界,那就是要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?yōu)橐环N生活方式,當成一種覺悟、一種責任,成為自覺行動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。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常會遇到困難和阻力,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在學習中調(diào)整、在困難中前進,讓自己始終保持活力和創(chuàng)造性。要學會把壓力轉(zhuǎn)化為動力,一直保持對學習的饑餓感。

“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為學”,學習是永恒的主題,也是每一個共產(chǎn)黨員的責任。時刻保持學習的饑餓感,多些“本領恐慌”意識,變“要我學”為“我要學”,變“學一陣”為“學一生”。只有多學習、多積累、多歷練,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、不知而盲、無知而亂的困境,努力保持能力與崗位相匹配,把學習成果轉(zhuǎn)化為實踐本領,干出更多實績,以新?lián)?、新作為書寫新時代答卷。(侯天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