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頁 > 清風時評 > 正文

欲相款接 莫假于物

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這個道,多指志向、興趣和價值觀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也要遵守道義,不可物質利益至上。

姚察,是南朝時期的才學之士,“年十二,便能屬文”。察自居顯要,甚勵清潔,且廩錫以外,一不交通。嘗有私門生不敢厚餉,止送南布一端,花綀一匹。察謂之曰:“吾所衣著,止是麻布蒲綀,此物于吾無用。既欲相款接,幸不煩爾?!贝巳诉d請,猶冀受納,察厲色驅出,因此伏事者莫敢饋遺。

姚察拒禮,說得相當明白,我所穿著的只是麻布之類衣物,你送來的這些東西對我沒用。既然想真誠交往,希望不勞煩你給我送禮物。的確,“此物于吾無用”,收下門生的禮品,不僅有損姚察廉潔的操守,還影響二人之間的真誠交往。姚察此語,是通俗易懂的拒禮之詞,對送禮者和為官者都有很強的教育意義,也因此被贊譽為“棲托藝文,蹈履清直,文質彬彬,各踐通賢之域,美矣乎”。

欲相款接,莫假于物。自古以來,很多人總是想不明白一個道理,那就是與真正的道義之人、廉潔之士交往,禮品財物一點都不重要,相反還會給人增加煩惱和不安。

不貪為寶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。宋國有人得到一塊玉,想把玉送給子罕。子罕則認為,“我以不貪為寶;爾以玉為寶,若以與我,皆喪寶也,不若人有其寶?!痹谒投Y人眼里,玉是一塊寶物,想必人人都喜歡。而在有操守、講廉潔的人看來,貴重的財物,并不值得過多留戀,清廉的名節(jié)才是真正的“寶物”。

歷史上很多為官者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道義的尊崇。比如,羊續(xù)懸魚、山濤懸絲、蘇瓊懸瓜、周新懸鵝等,他們亮出的不僅是對禮品的態(tài)度,更是一顆廉潔之心、公義之心。

對為官者來說,多收一些身外之物,對自己的生活并不會改變很多,反而是收的越多,負擔越重,危害越大。一旦東窗事發(fā),什么都沒有了。相反,自己有“正俸”,守著工資過日子,就像“井水一樣可以天天汲取”,不僅可以安心為官、為民造福,還可以砥礪品性、保持操守。孰大孰小,孰輕孰重,相信很多為官者都能算清這筆賬。

在我們黨內,很多黨員干部看重的是黨性、是政德、是人品,不收禮已成為一種原則、一種堅守。正如鄭培民那樣,堅持“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,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”,始終把握好人生航向,不為愛好所累,不為貪欲所害,方能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。

今天,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,在很多人看來,給人送些土特產、紀念品甚至是紅包不算什么。但仔細想一想,真誠的朋友之交、清爽的同志之交、健康的上下之交、親清的官商之交,都不需要假借于物。事實證明,在送禮人看來“有價值”的禮品,對別人可能“無一點用處”,又何必要增加他人負擔。

火箭軍某旅政委李保國,他對待禮品的態(tài)度很值得黨員干部學習反思。一次,旅里一名干部探親歸來,給李保國發(fā)了一條短信:“家里自產的苞茶,有提神醒腦作用,給您帶了一盒,放宿舍門口了?!崩畋敿椿囟绦牛骸疤嵘裥涯X說得好,取回自飲醒醒腦!”李保國的拒禮,既堅守了底線,也警示了送禮者。

真誠交往環(huán)境的營造、良好政治生態(tài)的形成,靠每個人的努力和堅守。要想政治清明、海晏河清,黨員干部要自覺崇清守清,守住交往底線,切不可把物質利益看得太重,更不能假借于物實現(xiàn)個人目的,努力做到一輩子堂堂正正、坦坦蕩蕩、清清爽爽。(桑林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