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
熱門關注
所在位置:首頁 > 清風時評 > 正文

使金如粟 不以入懷

《后漢書·張奐列傳》載,張奐任安定屬國都尉,與諸羌人部共擊匈奴,羌人頭領感激張奐的恩德,贈給他二十匹馬,八枚金器。張奐都接受下來,然后召來主簿,當著諸羌頭領的面,以酒酹地曰:“使馬如羊,不以入廄;使金如粟,不以入懷?!币馑际牵杭词柜R匹如羊一般的小,也不能進我的馬廄;即使金器如粟一般的小,也不能入我的懷中。然后,將馬和金器如數(shù)歸還。

史料記載:張奐任職安定屬國之前,前面八任都尉都貪圖錢財,使羌人十分愁苦?!凹皧J正身潔己,威化大行”,其清廉作風贏得了羌人的尊敬和擁護,不僅實現(xiàn)了對邊疆的有效治理,而且極大地改變了當?shù)氐墓賵雎?。正所謂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,為官者自身守清廉,發(fā)揮示范引領作用,形成感召力,能影響和帶動一個地方的風氣向上向好。

守清廉,就是同各種誘惑作斗爭,既要“眼里識得破”,又要“肚里忍得過”。公孫儀愛吃魚卻不收魚,理由是“受魚失祿,無以食魚。不受得祿,終身食魚”;呂蒙正盯著據(jù)說“能照二百里”的古鏡,笑而拒收:“我的臉不過碟子那么大,哪用得上這種鏡子”;葉存仁面對僚屬們的臨別饋贈,作詩明志:“月白風清夜半時,扁舟相送故遲遲。感君情重還君贈,不畏人知畏己知”。他們能做到慎獨慎微慎初,就是心中刻有一個“廉”字,深知“守住清廉,方得始終”的道理,所以能抵得住誘惑,將腐敗拒之門外。

《晏子春秋·內(nèi)篇》有云:“廉者,政之本也,民之惠也;貪者,政之腐也,民之賊也?!币馑际钦f,清正廉潔是為政的根本,是對老百姓的惠愛;而貪污受賄是政治上的腐敗,是竊取民脂的盜賊。明代胡壽安在多地做過知縣,一生“清儉絕倫”,上任“衣物一擔”、離任“一擔衣物”。在任新繁知縣時,在后院的空地種滿蔬菜,補貼家用,招待客人,百姓感其清廉,稱頌他為“青菜知縣”。

近代教育家唐文治曾寫過一副對聯(lián):“人生惟有廉潔重,世界須憑氣骨撐?!睘楣僬呷羰窃谇辶线^不了關,定然氣節(jié)不保,底線盡失,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“圍獵”,骨頭就會變酥變軟,就會低頭彎腰繳械投降。而守住了清廉,便有定力、有底氣、有力量。革命烈士方志敏在《清貧》中寫道:“清貧,潔白樸素的生活,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(zhàn)勝許多困難的地方。”因革命工作的需要,方志敏經(jīng)手的錢財常有幾十萬幾百萬,然而在被捕時國民黨士兵從他的身上卻搜不出一個銅板,其清廉節(jié)操令人動容。

“吃菜根淡中有味,守清廉夢里不驚。”無論時代如何發(fā)展、世事如何變遷,拒貪守廉永遠都是為官從政的必備品格。黨員干部當涵養(yǎng)正氣、錘煉黨性,筑牢理想信念之基,不斷增強明辨是非的洞察力、抵御誘惑的自制力、鏡鑒過失的醒悟力,始終保持共產(chǎn)黨人“廉潔奉公、執(zhí)政為民”的政治本色。(賈昊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