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頁 > 要聞關注 > 正文

這個春天蕩漾著文明的力量——寫在《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施行一周年

人們對每一個春天都懷有恰到好處的期待,而這個冬春,我們除了恐懼和艱難,還有更多的文明期待與自覺。在《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頒布一周年之際,我們心中收獲了太多的別樣感受,同樣也多了一份對文明的敬畏與珍惜。

戰(zhàn)疫催生文明生活。新冠肺炎的爆發(fā),讓公眾對濫食野味的“公害”認知有了空前的共識。百度的一份新冠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,人們對于“野味”的搜索關注創(chuàng)歷史峰值。公眾意識到革除食野生活陋習,不僅關乎公共健康,更有助于環(huán)境保護和生態(tài)文明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同樣在悄然改變的還有我們的用餐方式,為減少病從口入,公筷公勺、自帶餐具、分餐進食也在各地餐廳、酒店甚至家庭得到推廣和響應,餐飲業(yè)將其作為用餐標配,倡導“舌尖文明”,讓文明餐桌筑起健康防線,有效抵御病毒傳播。

伴隨著疫期深居鮮出的“宅”生活,也讓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走進了千家萬戶,成為猝不及防的最好防護。人們不再集中扎堆購物,而是“斤斤計較”按需訂購,節(jié)約風尚回歸民間。一時間催生催火了在線問診、生鮮電商、遠程辦公、直播銷售、直播曬藝、云看房、云逛街、云健身等新型業(yè)態(tài)和智慧生活,這些“云上”方式和“綠”生活, 深刻地影響著城市大腦的開發(fā)和智慧城市的能級提升,而新型生活業(yè)態(tài)本質上也是現(xiàn)代文明生活方式。

戰(zhàn)疫促進文明行為。恩格斯指出,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,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。防控疫情,對照《條例》檢視文明行為,似乎有了特別的意義。今年3月初,市文明委按照全國人大和市人大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印發(fā)《關于開展禁捕禁食野生動物、衛(wèi)生健康習慣養(yǎng)成、文明素質提升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》,以在窗口期有效開展精神文明教育,深化《條例》的貫徹落實。最近,市愛衛(wèi)辦和市文明辦等委辦單位,聯(lián)合發(fā)布愛衛(wèi)月“八要八不要”倡議,把愛衛(wèi)文明行動與群防群控相結合。

此外,疫情下的“罩見文明”更是開啟了當下或未來社交生活的“文明范”。今年3月,國務院聯(lián)防聯(lián)控機制發(fā)出《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》,從普通公眾、重點人群、特定場所、職業(yè)暴露者幾個方面,對科學戴口罩提出具體指導,雖然不是法律法規(guī),但作為指導性文件,對公共場所管理和執(zhí)法工作標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這個冬春,口罩不僅有效防御病毒傳播,還沉淀出健康的習慣養(yǎng)成。我們帶著口罩會客、交談、開會、辦公、拍照、娛樂、出行、旅游,“面具”下的逆行勇士和你我凡人,演繹了這個春天“千面一罩”的文明真人秀,也繪就了2020生動呆萌的人物寫真?!罢忠娢拿鳌币讶怀蔀檎鎸嵣缃粓鏊拇蟊姳砬榘?,保持“一米線”安全社交距離,也將成為日后的文明習慣。

戰(zhàn)疫推動文明踐行。文明需要倡議,更需要行動。疫情期間,市文明辦第一時間發(fā)起《科學防控疫情 文明實踐隨行》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爭做文明市民》等倡議。當清明節(jié)遭遇疫情,市民的祭掃需求該如何實現(xiàn)。為推動《條例》落實落具,市文明辦會同津云新媒體開展“文明祭掃新風尚 別樣清明一樣情”短視頻征集,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掃,短時內收到240余條視頻投稿,累計播放量達24萬次。一年來,文明祭掃最突出的變化,就是幾乎看不到在交通十字路口焚燒花圈為逝者“送路”的現(xiàn)象。近日,市文明辦協(xié)同市商務局開展“文明條例記心間 文明實踐伴我行”短視頻征集活動,圍繞“拒食野味”“餐桌變化”記錄身邊的文明氣象。

疫情是一次危機,也是一次強化規(guī)范文明行為、培育文明風尚的歷史契機,更是一次對公德不彰、踐踏文明的廣譜曝光。遺憾的是,至今我們仍不時可以看到攜犬出戶不栓狗鏈、隨地便溺、手牽群狗霸氣“遛彎”,私家車隨意堵占消防通道,共享單車車鎖被毀落入私家庭院,甚至將其堆羅在草坪上,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大聲喧嘩接打電話等等非文明之象不一而足。

歲月靜好的背后,是英雄兒女們的負重前行;山河同春的背后,是家國同心的守護?!疤旖蚴俏壹?建設靠大家”,每一個體行為的檢點,都是對這個城市文明的貢獻, 包括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, 就是為戰(zhàn)疫出力。所有的努力和自覺,都是文明的踐行。在這個冬春,當平凡而常態(tài)的生活被叫停的時候, 你我都不再平凡,戰(zhàn)疫中的你我都是戰(zhàn)士,每個人的自律都在為推動疫情防控形勢持續(xù)向好和生產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復貢獻力量。

立法彰顯文明力量。文明既要勸善,更要依法。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已成為用法治力量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的共識,通過法治“他律”推動文明“自律”。文明行為的養(yǎng)成,既需要環(huán)境營造和精神培育,也需要法律約束和道德懲戒。總的原則應該是堅持德法兼治、獎懲并舉、倡導與規(guī)范結合、政府主導與社會共治同步。

天津《條例》是全國大城市中文明立法較早的一個。一年來,天津在城市文明執(zhí)法實踐上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收獲。而近期《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的出臺,則圍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貫徹,在忠于祖國、熱愛家鄉(xiāng)、“四德”引領方面和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、交通出行、文明社區(qū)、文明觀賞、文明用網、文明就醫(yī)、公共秩序的個體行為規(guī)范上更加具體,包括政府經費保障、主責部門義務等等。同時,還規(guī)定將每月最后的雙休日設立為“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日”,這讓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,是針對個人文明行為“瑕疵”“不端”的治理和矯正,有別于一般法律的剛性約束,因此也會導致在實踐中不容易落細落實的困境,而北京《條例》在破解執(zhí)行難點和困惑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與時俱進的借鑒。

世衛(wèi)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近日表示,新冠肺炎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。中國已進入了常態(tài)化疫情防控,讓我們以慎終如始的初心,守護文明精神,凝聚文明力量。

(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田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