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頁 > 圖片頭條 > 正文

【廉潔文化公開課】大數據與治國理政

大數據與治國理政

主講嘉賓:杜小勇

中國人民大學教授、大數據專家

杜小勇:大家好,歡迎大家來到“廉潔文化公開課”!

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和大家來一起討論“大數據”,這個當下的熱門話題。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“人機圍棋大戰(zhàn)”中,AlphaGo最終以3:0的成績戰(zhàn)勝人類棋手,再次讓世人驚嘆它的強大實力。這臺由谷歌旗下的一家英國公司開發(fā)的AlphaGo,背后是由超級計算機支持的“神經網絡”系統(tǒng),它依賴谷歌的云數據庫和大數據分析,以無數人類大師棋譜數據為基礎進行深度學習,它還可以進行自我對弈,不斷自我完善。所以,與其說人機大戰(zhàn)是AlphaGo的一次勝利,不如說是基于大數據分析、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個成功案例。

今天,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的時空中,引用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話:“不管你是否認同,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,并將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。”那么今天,我想就大數據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應用,從三個方面談談個人的認識和理解,與大家分享。

一、21世紀的“鉆石礦”——認識大數據

第一,多算勝,少算則不勝。古往今來,數據在國家治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。人口、資源、土地、財產等統(tǒng)計數據都是治國理政的重要依據。中國古代兵書《孫子兵法》中就有“算則勝,不算則不勝;多算勝,少算則不勝”的說法。這里的“算”,指的就是利用數據來估算分析各種復雜的情況。進入21世紀,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(yè)變革正在孕育興起,依靠數據決策、依靠數據管理、依靠數據創(chuàng)新正在成為必然趨勢。

2015年6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貴陽考察,來到貴陽市大數據廣場,聽取貴州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規(guī)劃和應用情況介紹。在一塊電子屏前,總書記聽了有關人員的匯報,對當地干部說:“我聽懂了,貴州發(fā)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。”

今天,我們打電話、聊QQ、刷微信、購物、看病、旅游都在不斷產生新的數據,“堆砌”著數據大廈。大數據已經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、難舍難分。有人說,大數據時代誰掌握了數據,誰就掌握了主動權。那么大數據到底是什么?它經歷了哪些發(fā)展階段?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做些分析。

第二,大數據的來龍去脈。在我的理解中,大數據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。我記得有一個重要的事件,1975年在美國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數據庫大會,首次出現了超大規(guī)模數據一詞,Very Large Data Base,想表達的意義就是大容量的數據集。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期是大數據的概念逐漸形成和發(fā)展時期。我們現在說的大數據有四個重要的特征,就是耳熟能詳的“四個V”:大量化Volume、多樣化Variety、快速化Velocity和大價值Value。2011年,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(fā)布《大數據:創(chuàng)新、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》研究報告。以此為節(jié)點,“大數據”就進入我們的視野,進入應用的階段。

2012年1月,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(fā)布《大數據,大影響》報告,文中提出“大數據已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,就像貨幣或黃金一樣”,這一觀點再次引起全球范圍的關注與熱議。2016年9月,G20杭州峰會發(fā)布《G20數字經濟發(fā)展與合作倡議》,拓展了數據應用新領域,為全球大數據發(fā)展指明了方向。

總而言之,大數據能夠實現對數量巨大、來源分散、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關聯分析,進而從中發(fā)現新知識和新價值。因此,人們把大數據形象地比喻成21世紀的“鉆石礦”。

第三,大數據拼出宇宙星空。大數據首先在科學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應用價值,舉一個著名的例子。圖靈獎獲得者、著名大數據專家Jim Gray,在2002年,推出了一個叫做萬維天文望遠鏡項目,英文叫WWT,World Wide Telescope。這個項目借助大數據技術,將世界上各大機構的天文觀測數據,如美國宇航局、哈勃空間望遠鏡,甚至普通天文愛好者拍攝的星空照片拼接起來。通過視覺增強引擎技術,將這些大數據信息拼接成為一個“無縫數字宇宙”。這個成果對全世界通過互聯網免費開放,所以天文愛好者可以利用它研究天文數據,甚至專業(yè)人士也可以利用它來研究天文數據,不需要再去預約天文臺觀測。

第四,大數據——社會發(fā)展的新石油。2012年3月,美國政府發(fā)布了《大數據研究和發(fā)展倡議》,當時還把大數據稱作“未來社會發(fā)展的新石油”。短短五年后的今天,大數據就已如空氣般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舉一些熟悉的例子,我們出行前習慣查詢百度或者高德地圖,選擇一條最佳出行路線;越來越多人喜歡使用智能手表或者手環(huán)等可穿戴裝備,因為這些產品能夠記錄熱量消耗、睡眠時間、行走路徑等信息,通過對數據的分析,為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提供各種參考。

再比如說,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人臉識別付費,一直是互聯網金融領域努力開發(fā)的項目。消費者不需要帶現金和銀行卡,用手機面部識別就可以作為付款憑證。有人會擔心人臉被偽造,那么如何防范和避免財產損失呢?應該說它不是一種普通的照相機,或者說拿一張照片來掃描就可以的。它是采用的一種3D活體紅外技術,這項技術會從人臉的某一個側面、某一個角度,提取數百個不同的點,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交互的驗證。這樣的例子很多,這些例子都在說明大數據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,大數據掀起的風暴已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落。

二、大數據,大價值——大數據開辟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的新途徑

第一,大數據成為國家重要戰(zhàn)略資源。牛津大學教授邁爾·舍恩伯格在《大數據時代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論述:“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、創(chuàng)造新的價值的源泉,還是改變市場、組織機構,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。”在全球信息化快速發(fā)展的大背景下,大數據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(zhàn)略資源,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(fā)展、完善社會治理、提升政府服務和監(jiān)管能力正成為趨勢。

2012年,美國推出“大數據研究與發(fā)展倡議”,將大數據作為國家重要的戰(zhàn)略資源進行管理和應用。同年,聯合國推出“數據脈動”計劃。2014年,歐盟推出了“數據驅動的經濟”戰(zhàn)略,倡導歐洲各國抓住大數據發(fā)展機遇。

第二,實施國家大數據戰(zhàn)略,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(fā)展行動。有關數據顯示,目前我們國家互聯網、移動互聯網用戶規(guī)模居全球第一,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市場優(yōu)勢。舉個例子,深圳一個市的手機用戶使用量,比歐洲許多國家的手機使用量還要高。所以中國是移動互聯網數據的大國。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《大數據藍皮書》的數據,到2020年,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,這是什么概念呢?1ZB大約是1萬億GB。中國的數據總量將會超過8000EB(1EB =10億GB),基本上是21%的數據將會在中國,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數據中心。所以說,大數據時代將給我們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。
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,推出一系列國家戰(zhàn)略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“實施國家大數據戰(zhàn)略”,把大數據作為一個國家戰(zhàn)略明確地提出來。“十三五”規(guī)劃中明確指出“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(zhàn)略資源,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(fā)展行動,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(fā)應用,助力產業(yè)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(chuàng)新。”2015年8月,國務院印發(fā)了《促進大數據發(fā)展行動綱要》,作為大數據發(fā)展國家級的頂層設計,為我們國家從“數據大國”到“數據強國”描繪出一張清晰的藍圖。

可以說,這一系列重大舉措,使利用大數據提升我們治國理政能力成為一種可能,下面我們就此做進一步分析。

1.大數據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(fā)展,推進資源配置科學化。大數據應用的核心是預測,準確的預測將使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,使生產和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的決策更加精確、效率更高,從而為行政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。舉個例子,我們在網絡上經常聽到或者看到一些詞叫做“蒜你狠”、“姜你軍”,這是一些詼諧的說法,它是說在某一個地區(qū)某種農產品的價格突然成倍地增長。這種現象應該說是反常的,它對于社會穩(wěn)定、經濟增長都有破壞性作用。能不能避免這樣一種現象?在大數據時代,我們就有很多種可能性。比如說,通過遙感技術來估算某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,它不需要去量了,直接通過遙感自動地識別,就可以來精準地來估算出種植的面積。從而再根據對農作物病蟲害情況和對氣候情況的觀測和分析,就可以大致地算出這種農作物的產量來,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。因此,也有人說,大數據的應用,賦予了“實事求是”新的內涵。

2.大數據推動政府治理體系、治理能力現代化。大數據將提升惠及民生的社會服務質量,助力“智慧城市”建設,促進社會治理精準化。說到“智慧城市”,“智慧”的英文Smart,體現著“以人為本”,離不開大數據、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支撐,預期目標是提升政府在人居環(huán)境、健康醫(yī)療、養(yǎng)老服務、文化教育等民生領域的服務質量,實現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的精準化和智能化。

2012年6月,上海推出了國內第一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“上海政府數據服務網”。此后,北京、武漢、無錫等城市的數據平臺紛紛上線。2016年底,由交通運輸部主導建設的“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云平臺”(出行云)上線運行,成為我國首個交通運輸領域的大數據開放平臺。建設這些一體化政務服務開放平臺,不僅打通后臺數據流動環(huán)節(jié),“讓數據多跑路,讓百姓少跑腿”。

此外,借助大數據實現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,促進政府簡政放權、依法行政。在企業(yè)監(jiān)管、質量安全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食品安全等領域將違法失信、投訴舉報、消費維權等數據進行匯聚和關聯分析,統(tǒng)一公示企業(yè)信用信息,預警不正當行為,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范能力,支持加強事中事后的監(jiān)管和服務,從而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
3.大數據將不斷激勵創(chuàng)新,推進產業(yè)發(fā)展專業(yè)化。來自IDC等專業(yè)機構的數據顯示,2017年,全球大數據核心產業(yè)規(guī)模將超過300億美元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也給出了相關的調研測算報告,2016年我國大數據核心產業(yè)的市場規(guī)模達到168億元,2017--2018年還將維持40%左右的高速增長。大數據持續(xù)激發(fā)商業(yè)模式創(chuàng)新,不斷催生新業(yè)態(tài),已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促進業(yè)務創(chuàng)新增值、提升企業(yè)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。

在今年5月26日召開的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(yè)博覽會上,3000多家參展商,帶來1000多項全球前沿的數據產品、技術和解決方案。比如說,現在最流行的共享單車、網約車,背后離不開大數據的技術支持。也可以說,都是大數據驅動的新的商業(yè)模式。摩拜單車正是牢牢抓住了“大數據”這個核心,實現服務的精準化和運維的精細化。

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。這是摩拜單車從2016年8月,大概半個月的時間,在北京的部署情況。每一個亮點,都是一次開鎖行為??梢钥吹?,從北向南逐漸地展開。這是深圳2016年11月19日一天摩拜單車的使用情況??梢钥闯隽咙c遍布整個深圳,深圳是一個長條帶的城市,非常壯觀。

剛才我們看到的這段視頻畫面,展示的一個是北京摩拜單車投放的過程,一個是深圳使用的情況。所以說,通過GPS定位不僅可以方便用戶預約、使用車輛,也使企業(yè)從中獲得大量的用戶數據,比如騎行方式、熱門地點、高峰時段以及遺失損毀情況等等,通過對這些看似龐雜的內容做大數據分析,可以得出最優(yōu)化的單車投放時間、地點、數量以及維護需求等信息,從而為企業(yè)的運維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。

通過以上分析,我們可以看出,大數據不但能夠揭示傳統(tǒng)技術難以展現的關系,還能為有效處理復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,從而開辟了提升治國理政能力的新途徑??傊?,我們希望能夠借助大數據之手,更好感知社會態(tài)勢、暢通溝通渠道、輔助決策施政。

三、用大數據為監(jiān)督執(zhí)紀插上科技的翅膀

以上我們分析了大數據如何提升治國理政能力,那么大數據對全面從嚴治黨,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,能夠發(fā)揮哪些積極作用?下面我與大家做一些分析。從三個方面闡述。

第一,“數據鐵籠”強化權力監(jiān)督制約。運用大數據技術扎緊制度的籠子,使權力運行全程數據化、透明化,優(yōu)化權力運行流程和辦理環(huán)節(jié),強化權力的監(jiān)督制約,從而實現權力在陽光下清晰、透明、規(guī)范運行。

舉個例子,貴州省經過2年時間的試點,從2017年5月正式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廣“數據鐵籠”工程建設。通過運用大數據,規(guī)范權力的使用,提升政府部門服務市民的效率。比如說,在“數據鐵籠”試點單位貴陽市道路運輸管理局,辦理每一項從業(yè)資格審查和證件發(fā)放,都需要經過“數據鐵籠”——大數據融合平臺研判。該平臺會對相關數據整合,流程全面監(jiān)控,一旦出現異常數據及不規(guī)范流程操作,平臺就會報警。工作人員在3天內進行自查,若無合理的情況說明,3天后平臺就會自動將異常情況推送給上級負責人,運用大數據實現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實時監(jiān)控、全程監(jiān)督。

第二,大數據可以提供問題線索和證據?,F在每一天,我們的工作、學習、生活實際上都留下了一串數字的烙印,我們每個人身后都拖著一條長長的由數字信息構成的“尾巴”。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有關部門依法運用大數據收集線索、分析取證,使大數據為監(jiān)督廉潔用權插上科技的翅膀。同時,大數據也為社會監(jiān)督提供更多可能性。比如說,前一段時間,有一條新聞報道:為整飭節(jié)日期間公車私用問題,有關部門采用了一些科技的辦法,比如說,專門對ETC設備后臺進行數據核查。在系統(tǒng)中輸入單位名稱和查詢時間段等信息,該單位在這個特定時間段內,所有公務用車出入高速的信息都將“有跡可循”。還有些單位通過“GPS定位”等信息化技術,對公務用車進行實時軌跡跟蹤,加強規(guī)范管理。通過這樣一些技術手段,讓“公車私用”無處可藏。

除此之外,有關部門還利用增值稅電子底賬管理系統(tǒng),收集“四風”問題線索。以往檢查公款吃喝問題,采用的都是到餐館一張一張“點”發(fā)票的“笨辦法”。有了這樣的后臺數據系統(tǒng),不僅可以定點檢查某一餐館一段時間內所有發(fā)票記錄,還能查出特定時間段,給特定機構的發(fā)票記錄。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??傊髷祿娘w速發(fā)展和廣泛應用,它時時刻刻在告誡手中握有公權力的每一個人,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。

第三,運用大數據分析腐敗現象背后的規(guī)律。掌握了規(guī)律以后,就可以做到提前預警。反腐敗既要治標又要治本,通過對腐敗問題和線索進行大數據分析,找出背后的關聯和規(guī)律,梳理出腐敗問題易發(fā)多發(fā)的領域、地域、時間節(jié)點等等,通過采取制度防范、預防提醒等措施,避免腐敗問題的再發(fā)生,由治標向治本邁進一步。

比如說,針對節(jié)假日期間,公款吃喝、公款旅游、收受禮金易發(fā)高發(fā)等問題,中央紀委監(jiān)察部網站通過早打招呼、早提醒等方式,提前預警預防,暢通舉報渠道。開通節(jié)假日期間違反“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”監(jiān)督舉報曝光專區(qū),引導和方便群眾、媒體參與社會監(jiān)督,使監(jiān)督之網越織越密。

除此之外,有關部門利用大數據織牢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的“天網”。2015年,中央正式啟動“天網”行動以來,通過大數據技術監(jiān)測大額資金異常流動,及時發(fā)現外逃人員可疑情況,提早進行分析評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。根據中央紀委監(jiān)察部網站的報道,“天網”行動中百名紅通人員,截至目前,已經有47人被追回??梢哉f,大數據助力“天網”越收越緊,讓已經潛逃的無處藏身,讓企圖外逃的丟掉幻想,決不讓腐敗分子躲進“避罪天堂”!

總結一下:我們在用大數據解決面臨的困難的時候,要樹立大數據的這種思維。第一個方面,要用大數據解決問題就要有數據,要打破數據孤島,讓數據能夠實現共享。這是中央政府最近一段時間極力推動的一件大事。信息系統(tǒng)的整合共享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,這項工作最終的成效,就是“讓數據多跑腿,讓百姓少跑腿”,服務方便大家。第二個方面,就是要讓數據說話,養(yǎng)成讓數據說話、聽數據說話的習慣。同時加強對預測結果的監(jiān)測,及時進行調整。第三個方面,就是要用好數據來服務人民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自覺去建立起基于用數據說話、用數據決策、用數據管理、用數據創(chuàng)新的新思路!

【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】

杜小勇:下面還有一點時間,可以和大家進行一些互動。關于大數據大家還有什么關心的問題,可以提出來,我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交流。

1.觀眾:老師,您好!您剛才提到,在大數據時代,首先就是要有數據,要打破數據孤島。那么,我們如何實現信息公開和資源共享?

杜小勇:這個問題很好!2016年10月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,“我們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,以推行電子政務、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,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,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。”總書記提了非常高的要求。這為打破數據孤島,實現信息共享指明方向。

可以說,政府數據是我國所有數據中質量最高的一部分。目前,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%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。這些數據的充分運用,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社會運行效率,還能為企業(yè)提供創(chuàng)新“原材料”,激發(fā)巨大的商業(yè)價值。

2017年2月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《關于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的若干意見》,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公共信息資源開放,釋放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。2017年5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《政務信息系統(tǒng)整合共享實施方案》,明確要求“推動開放,加快公共數據開放網站建設”。

落實中央精神,各地政府數據向社會公眾開放步子加快。我們來看一組數據:今年年初成立的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,在國內率先實現“領域、行業(yè)、部門、主題、服務”5種數據分類,方便公眾檢索、定位、發(fā)現所需要的數據;北京市政府部門公共數據開放單位名單激增,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90%,數據開放率超過60%,凡是跟社會、市民、法人、社會管理相關的部門都要進行數據開放……這些信息平臺所蘊含的數據量非常巨大,但是如果它們存儲在各自相應的系統(tǒng)里面,不遵循標準協(xié)議,想要把這些數據用通用的方式挖掘出來就非常困難,這些數據就形成了“信息孤島”和“數據煙囪”。

可以說有了數據是第一步,怎么打破數據孤島,讓數據互聯互通共享起來,這是當下重要的一步。盡管還有很長的路,但這是必須跨出的第一步。

2.觀眾:老師,您好!您剛才提到,在大數據時代,政府部門正在逐步放開數據。老百姓可以在網上查到這些數據,但這些數據都是一串串比較枯燥、抽象的數字和概念,老百姓并不能很好理解,請問如何才能讓這些數據更加“接地氣”,讓老百姓更好地運用這些數據?

杜小勇:當前,雖然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設立了數據開放平臺,但是數據開放本身不是目的,重要的是讓居民享受數據開放帶來的便利。

現在,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自己熟悉的第三方應用APP獲取公共信息或服務。打開微信,可以查詢社保信息和學歷信息;打開支付寶,可以預約看病掛號和查詢購房網簽;打開百度地圖,可以了解公共交通實時位置和車位的情況。政府部門也應該考慮引入并利用第三方應用程序接口,能讓“看不懂”的政府大數據變得“接地氣”。簡單說,數據是冰冷的,開放數據以后,直接來查詢的當然是可以的,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,更多的是第三方公司利用這個數據來開發(fā)一些APP應用,讓我們直接更接地氣、更方便地使用這些服務。這是我的理解。

3.觀眾:我想請問,在大數據時代,個人信息隱私又該如何得到保護?

杜小勇:實事求是地說,大數據給信息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(zhàn)。的確,如今幾乎人人都是數據的記錄者。用健身軟件,看自己跑了多遠,用時多少,消耗了多少卡路里。當你把這些數據同步到網上,不就是在主動“泄露”隱私嗎?一方面,我們需要改變保護“隱私”的觀念;另一方面,企業(yè)也在記錄我們的數據,我們外出使用滴滴、摩拜、ofo等共享方式出行,都會記錄你的行程,還有移動通信公司,我們在什么地方和誰通話等等都被記錄。當然,從個體到國家的信息安全理應得到保障。

解決這個問題,我想需要兩方面:第一方面,在全社會加強宣傳、樹立隱私保護的觀念,提高防范和信息安全的個人意識;第二方面,在技術層面,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體系,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研發(fā),推動國內IT技術產業(yè)和網絡安全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第三方面,我想是需要加快推動和完善有關大數據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。現在存在一些“邊緣”的情況,我們的數據被一些不法商家買賣,每天接到很多騷擾電話,這些都需要我們盡快地出臺相關的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,使得我們的信息安全、隱私保護有法可依。

總之,從觀念、技術、法律、管理多個維度來共同推進大數據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。我想這是一個綜合治理的道路。

杜小勇:感謝大家的提問!

最后想說,讓我們以積極的態(tài)度去擁抱大數據!通過加快大數據技術和應用,促進社會公平公正、健康有序發(fā)展,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。我們期待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城市、智慧生活能夠早日到來!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。

謝謝大家!